半導體產業,未來走勢如何?
半導體行業的寒風在繼續吹。
對芯片公司來說,第三季度財報季將是一個艱難的季度。 消費終端的急劇下滑繼續困擾著行業廠商,而對工業、數據中心、汽車和其他應用芯片市場的擔憂也開始加劇。
費城半導體指數
截至27日早盤,費城半導體指數(SOX)相較年初累計下跌了42%,幾乎是同期標普500指數跌幅的兩倍,半導體股似乎正在觸底。 但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半導體行業成為太平洋兩岸的熱門爭端,這波下行趨勢可能還沒有結束。
Future Horizons表示,半導體行業正走向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以來最大的衰退,也是芯片製造歷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。
行業巨頭陸續發布的財報也不太可能扭轉這種情緒。 近期,隨著半導體大廠最新財報紛紛出爐,我們來看看半導體產業鏈正在釋放哪些信號? 以及如何看待半導體行業未來走勢。
一、吞下消費市場苦果
1. 英特爾:業績承壓,裁員進行時
10月27日美股盤後,英特爾公布了2022財年第三季度財報。 報告顯示,英特爾第三季度營收為153.38億美元,同比下降20%;淨利潤10.19億美元,同比下降85%。
英特爾CEO帕特・基辛格在財報電話會上稱,預計經濟不確定會一直持續至2023年,並計劃在2023年削減30億美元,直到2025年前英特爾將削減多達100億美元的成本。 基辛格表示,這些舉措將影響員工人數。
各主要部門中,英特爾銷售個人電腦芯片的平台計算部門營收同比降低17%至81.2億美元,顯示個人電腦需求降低。 Gartner此前報告顯示,第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19.5%,創下20多年來的最大降幅。
可見,個人電腦和伺服器芯片銷售疲軟拖累業績,英特爾業績承壓,將採取裁員等措施削減成本。
在芯片工藝節點上,英特爾計劃繼續推動製程工藝更新,在4年內完成5代製程更新,也就是從今年到2025年這4年,要搞定從英特爾7納米(Intel 7)到Intel 18A的這5代工藝。 財報顯示,英特爾4納米(Intel 4)工藝預計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。 此外,英特爾3納米(Intel 3)及以下兩代工藝的推進亦均符合計劃。
2. 英偉達&AMD:庫存壓力驟增,大幅下調財務預測
英特爾之外,包括AMD、英偉達等廠商均已警告PC市場緊縮,庫存壓力驟增,並大幅下調財務預測。
前不久,AMD公布第三季度初步業績顯示遠低於此前公布的財測。 AMD預計,第三季度營收約為56億美元,較此前營收展望數字下調約10億美元。 同時,AMD預計第三季度毛利潤下降。
對此,資本市場看作半導體行業下滑較預期更為嚴重的徵兆。 AMD CEO蘇姿豐在隨後的聲明中表示,公司業績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是「個人電腦市場在本季度顯著疲軟以及供應鏈上的庫存積壓,使得處理器出貨量減少」。
AMD將在11月1日召開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正式公布三季度的財務數據,並分享未來的發展路線和規劃。
這不僅僅只是AMD的問題,截至發稿前,英偉達最新季度的業績還未披露。 不過遭遇PC需求大減和礦潮消失雙重夾擊,顯然情勢不妙。
今年8月,英偉達公布了創最差季度表現的Q2業績以及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Q3指引。
與不少同行一樣,英偉達面臨的困難正從供應短缺轉變為未售產品庫存快速膨脹。 英偉達需要面對材料和產品製造預付款問題,與此同時由於市場需求下降,導致芯片庫存水平不斷攀升。
對於公司發展,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表示:「我們正在一個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中進行供應鏈轉型,我們將渡過難關。」 英偉達表示,宏觀經濟低迷的影響還將持續,公司已經與遊戲合作商採取行動,調整渠道價格和庫存。
3. 高通&聯發科:謹慎管理庫存
此外,高通和聯發科受到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影響,分別下調了盈利預期/業績年增率幅度。
高通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表示,經濟前景轉弱促使該公司下調了第三財季盈利預期。 預計第四財季的營收將達到110~ 118億美元之間,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119億美元。
聯發科也於此前的法說會上下調了今年業績年增率幅度,由原先估計的二成,修正為17%~ 19%之間。 摩根大通表示,由於中國大陸智能手機需求不振,安卓供應鏈持續面臨龐大的庫存壓力,主要的芯片供應商聯發科不能例外,預計第三季度營收環比下降9%,第四季度再環比下降8%。
聯發科首席執行官蔡力行在說明會上表示,近幾個月高通脹影響消費者信心,總體經濟的挑戰增加了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,也導致芯片需求的下降。 因此,我們觀察到客戶及其銷售渠道已開始積極調整庫存,預期2~ 3季內都還會持續調整。 聯發科會謹慎管理庫存、成本及費用。
小結
綜合來看,無論是當前市場風向,還是行業公司的財務數據和預期來看,現階段包括智能手機、PC在內的消費市場仍然非常不景氣,
新聞動態